绫辻行人《杀人暗黑馆》读后感

日本本格派推理大师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作品已经读了几本了,给人的感觉是酣畅淋漓,一上来稍作铺垫就开始进入紧张刺激的案件推理侦破中,场景设置尤其吸引人,仿佛身临其境,跟随作者来到一个个神秘怪异的建筑中,让人总想不停歇的一口气读完。   直到两个月前开始看《暗黑馆》,感觉这部作品和其他的馆系列风格有些差异。前50%貌似都是在叙述一些零碎的平常小事,和案件关联不大(其实是有关系的,到最后解开真相时会认识到前面已做了铺垫,这是推理小说的惯用写法,我也养成了在一开始就努力去把握那些貌似不相干却又稍显怪异的情节,但总感觉这部作品更加难以把握)。所以前50%读起来真的很考验人的耐心,好几次想放弃啊,因为实在是无法抓住我的心。期间上网查了些读后感,都说读完后会发现真的是一部好作品,所以继续每天一点的耐心读,看前50%大概就花了2个月的时间(我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读几十分钟,也不保证每天都看)。 《暗黑馆》的叙述手法也很特别,用网上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时空错乱加意识流”。尤其是期间穿插的“视点”描写,总感觉不知所云(我文学修养也不高)。 下面插一段“视点”的描写:

  ……9月24日,凌晨4点20分。   “他”在睡梦中缓缓地睁开眼睛。“视点”滑入“他”的体内。   “他”虽然已经睁眼醒来,但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只觉得脑子昏昏沉沉,身体失去感觉,仿佛麻痹一般,间歇地感到一阵疼痛,呻吟一下。   “他”想说话,但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他”并不是想对别人说话,只想听听自己的声音,确认自己的存在……但是什么都看不见,也发不出声。   现在,我真在这里吗?……这里?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他”动动右手的手指。手指听话地弯曲起来,并能感受到被褥的温热。   “他”能闻到榻榻米的气味。   我正躺在某家某个房间的榻榻米上。   “他”又动动左手的手指,觉得手背上一阵刺痛,似乎那里有伤。   这里是什么地方?现在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为什么会……我?   “他”突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我究竟是……他不禁颤抖了一下。   ……我……我叫什么(“他”不禁感到焦急和烦躁)   “他”在朦胧的脑海中,缓慢地搜寻着住日的记忆。但——四处散乱的字谜碎片,锈迹斑斑的精密机器,失去整合性的数字罗列。   ”他”站在荒凉的海滩上。海浪缓缓地拍打着,其中有些东西时隐时现。他伸手想去抓住,但那些东西很快就被卷回到海浪中。   “他”什么都看不见,也发不出声音,侧耳倾听,无尽的黑暗中传来些许微弱的声响。   “他”的意识犹如失去浮力的漂流物,再次坠入黑暗的深渊。   在拍岸的海浪中,一些片断的图像和声音扑面而来,画出不可思议的抛物线。   她躺在令人生厌的病床上。她的面容,她的表情,她的声音……妈妈。   “视点”再次飞跃到“我”(中也君)的身上。

下面再插一段令人很费解的描写:

  ……慢慢地闭上眼睛,往昔的一些光景又复苏了。一些零星散乱的记忆碎片牢牢地烙刻在脑海中,即便想除掉,都不行。   ……在那个医院的那个病房里。   ——你不是我生的孩子。   躺在病床上的人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那人——妈妈面容憔悴。   ——你不是我的孩子。你从前是……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让我死吧!   发呆的眼神,无力的呼吸,含糊不清的语言。她是这么说的。时间和日期可能不同,但这的确是发生在那个医院,那个病房里的事情。   ——我已经受够了,杀了我吧……让我舒服一点。   她的确是这么说的。   (啊……妈妈)   当时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当时,对,是夏天,那个时候。我来到病房,独自站在她的床边——对,就是那样。当时,我……从病房里跑出来,踉踉跄跄地穿过走廊   (……昏暗的走廊)。   护士们扭头看着我,觉得奇怪   (——觉得奇怪的表情)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在等电梯(……老人)。跑在走廊上,鞋声很响?   (……很响)   窗外传来救护车的声响   (……窗外)   许多陌生面孔的人在大厅里走来走去   (……陌生面孔)   从扬声器中传来医院的广播,是中性的声音   (……中性的声音)   反复叫着某人的名字   (……叫着)   一个穿着蓝色衣服的男孩孤零零地   (……孤零零地)   坐在综合挂一号处前的长椅上   (……前的长椅上)   (……怎么回事)   ……记得自己从医院大门口冲到外面,才止住脚步,差点栽倒。此后……

当时读的时候真令人头大,但现在读完后回头看,这些描写真的是很微妙,不愧是大师的作品啊!   下面说说这本书里写了哪些吸引人的东西:“古老而怪异的神秘家族”,“处处黑暗,机关重重的神秘建筑”,“厌恶光明,向往黑暗的家族信仰”,“对不死传说的崇拜”,“疯狂的家族乱伦”,“食人肉,喝人血”,“畸形儿”,“连体人”,“案发现场的活人消失”,“隐藏了18年的秘密”。   从书的后一半开始,神秘的家族逐渐揭开其面纱,随着真相的不断暴露,也开始越来越吸引人,所以书的后50%只用了一星期多的时间就看完了。昨天晚上更是读到凌晨3点半,一口气读完最后一部分。有点恋恋不舍,但终于读完这部接近80万字,绫辻行人耗时8年完成的大手笔作品。   这部作品中,推理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所以应该不能算是严格的本格推理,想要看头脑风暴式的本格推理解谜的,这部作品不是你要找的。推理相关的部分中,关于“案发现场的活人消失”的解释令人叫绝:由于目击者是从小被关在塔楼中刚放出来的少年,从没见过镜子,也没见过自己的相貌,所以在案发现场的一瞥中,误将镜中的自己认为是凶手,做出了错误的凶手相貌描述,也正好给真凶提供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这部作品吸引我的正是推理之外的神秘而诡异的家族故事。比如故事的主人公,浦登家族的成员—浦登玄儿,发现自己并非父亲所亲生,而是外祖父和母亲所生,再后来又发现自己是曾外祖父和母亲所生,直到最后,发现自己并非玄儿,而是在一场大火导致自己失忆后被灌入了别人的记忆,过着和另一个人互换身份后的生活,惊天大逆转啊。   这部作品另一个特点是将其他馆系列中的故事线索串联了起来,里面有《水车馆》中藤沼一成的画,《迷宫馆》中宫垣叶太郎的签名书,《时计馆》中古峨伦典的西洋钟,《黑猫馆》的主题《爱丽丝》。而且,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竟然就是馆系列中所有建筑的设计者,天才而又怪异的建筑家中村青司,而修复后的暗黑馆也正是中村的处女作。   值得一读的佳作。伟大的绫辻行人。 ——2012年8月29日 masikkk